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lee

秦国风云(原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22: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武王,在位3年,搞死了2个人。第一个是赫赫大名的扁鹊神医,第二个,他把自己搞死了。很震撼吧,

根据历史记载,秦武王身高体壮,勇力超人,重武好战,常以斗力为乐,凡是勇力过人者,他都提拔为将,置于身边。单看介绍,觉得怎么样?是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要是你真的这么以为,那就大错特错了。秦武王的名字叫赢荡(想歪的站一边面壁思过去),他登基的时候,秦国的实力是空前的强大,可以说通过上几位秦王变法的努力,秦,已经是诸侯国之首。隐约已经具备了争霸天下的实力,《史记•秦本纪》上有记载,武王说过这样一句话“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表达了武王同志赤裸裸的夺取天下的野心。武王上台以后,就把前朝的张仪,魏章驱逐出境。(看来兔死狗烹的传统在老秦家,已经是惯例了,在秦国打工,不容易啊。)启用的是他的叔叔,樗里疾为右丞相,历史记载樗里疾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绰号“智襄“,他最出名的一次战役,就是“函谷关之战”一战,大败韩、赵、魏三国联军,并且斩杀8.2万韩国主力军队,俘虏韩国大将。在樗里疾的推荐下,武王又聘用了甘茂为右丞相。国力强盛,用的又是有勇有谋的良臣,按理说,秦武王实在没有辉煌不起来的理由。但,也就是他,造就了秦国家谱上最大的杯具。

我们前面介绍了,秦武王身大力不亏,除了平时爱好打打架,锻炼锻炼身体之外,他特别喜欢和力气大的猛人交往。齐国人孟贲,力大无穷,勇冠海岱。陆行不怕虎狼,水行不避蛟龙,一人同时可制服两头野牛。听说秦武王重用天下勇士,孟西赴咸阳面见秦武王,被任用为将,与乌获、任鄙享受一样的待遇。好么,只要力气够大,我喜欢,哪怕你是外国人,照样给你官做。

一天,赢荡同学找来了左,右丞相,对他们说“寡人生在西戎,没有到过周都洛阳,不知中原怎样繁华。寡人渴望有一天,驾车进入周王畿游历,亲目一睹天子重器九鼎。若能如愿,死也心甘。不知二位,谁能为寡人伐宜阳,进中原?”

这段话有几个关键词要解释下,西戎,偏远地区,大西北的意思。

天子重器九鼎;这九鼎本是大禹收取天下九州的贡金铸成,每鼎代表一州,共有荆、梁、雍、豫、徐、青、扬、兖、冀九州,上刻本州山川人物、土地贡赋之数。大家应该有听说过一言九鼎的成语,出处,就是这九鼎。问鼎天下,也是说的这九鼎。

赢荡整段话的意思就是,我从小在乡下长大(客气了)从来没有去过洛阳,也不知道大城市是什么样子,真想有一天,我可以坐着马车去洛阳,亲眼看一下传说中的九鼎,要是真能有这么一天,就算死也甘心了。你们两位,不知道谁可以为我打下宜阳,打通到中原的道路?

九鼎在当时是天下权利的象征,不要说看,就是打听一下九鼎的分量,也被视作是有夺取天下的野心。《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楚庄王当年就大模大样的询过这九鼎的大小尺寸,被视作有“问鼎中原”的野心。打听一下,就震动那么大,别说什么开车去看看,摸一下了。

这两位丞相的回答很有意思。樗里疾回答:“韩国宜阳城坚兵精,路远道险,倘若魏、赵二国出兵救宜阳,秦军孤军深入险境,一旦失利,后果不堪设想”。一句话,我看,这事儿,悬!

而甘茂的回答就让赢荡满意的多,他说:“伐韩宜阳,必先破韩魏联盟,只要魏国助秦,赵国就不可能越魏救韩,韩被孤立,宜阳城就可能被秦军攻破。”一句话,我看,这事儿,能成!千穿万穿,马屁总不会穿的。秦武王大喜,即派甘茂出使魏国。甘茂以共享伐韩之利相引诱,与魏王建立了秦魏共伐韩国的联盟。

善于拍马屁的,自然不是笨蛋,甘茂知道赢荡有一个缺点,耳朵根子软。篱笆扎的紧,野狗才钻不进。要是自己在前方打仗,后面有个把人在赢荡面前一叨叨,武王主意一变,那弄不好可是掉脑袋的事情。他一边和魏王谈判,一边派人给武王送了封信。信里是这样写的“魏王已经同意与秦国共伐韩国。虽然得到魏国支持,还是不伐宜阳为好。”武王看了,很不理解,亲自赶到文侯烧信召见甘茂,问甘茂为何改变伐韩计划。甘茂和赢荡说了三个故事。


<>在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家乡费邑,有一个与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参的人。有一天他在外乡杀了人。顷刻间,一股“曾参杀了人”的风闻便席卷了曾子的家乡。

  第一个向曾子的母亲报告情况的是曾家的一个邻人,那人没有亲眼看见杀人凶手。他是在案发以后,从一个目击者那里得知凶手名叫曾参的。当那个邻人把“曾参杀了人”的消息告诉曾子的母亲时,并没有引起预想的那种反应。曾子的母亲一向引以为骄傲的正是这个儿子。他是儒家圣人孔子的好学生,怎么会干伤天害理的事呢?曾母听了邻人的话,不惊不忧。她一边安之若素、有条不紊地织着布,一边斩钉截铁地对那个邻人说:“我的儿子是不会去杀人的。”

  没隔多久,又有一个人跑到曾子的母亲面前说:“曾参真的在外面杀了人。”曾子的母亲仍然不去理会这句话。她还是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线,照常织着自己的布。

  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报信的人跑来对曾母说:“现在外面议论纷纷,大家都说曾参的确杀了人。”曾母听到这里,心里骤然紧张起来。她害怕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要株连亲眷,因此顾不得打听儿子的下落,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关紧院门,端起梯子,越墙从僻静的地方逃走了。甘茂对秦武王说,我没有曾参那样的贤能,大王您也不能像曾参的母亲信任自己的儿子一样信任我。我只怕率兵攻打宜阳,大王最终也会像曾参的母亲一样不信任我。

<>   

第二件事是张仪无功。张仪为秦国立了大功,西并巴蜀,北开西河,南取上庸,但是,天下人都认为是先王贤能,而并不将主要功劳归于张仪。

<>   

第三件事是文侯烧信。魏文侯当年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打了三年才把中山国给灭了。乐羊回师的时候高兴得很,以为自己立了大功。面见魏文侯之时,魏文侯拿出整整一筐针对乐羊的告状信让他看。乐羊吓得拜倒在地,连连说,这不是我的功劳,全是大王的功劳(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史记&#8226;樗里子甘茂列传》)。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任何成功都不是一个人的成功,而是一个团队的成功。其中,领导的支持与信任最为重要。不要总以为自己立下了多少功劳,而是应当看看当你拼搏之时领导对你的支持有多大。

<>   

说完这三件事后,甘茂接着说,我甘茂是个外来之臣,如果率兵去攻打宜阳,最担心有人告我的状,而且大王一定会听信这些话。这样,大王便会背着一个欺骗魏王的名声,而我也会落得一身诽谤。所以,虽然魏国同意和咱们联合攻韩,但是,这一仗我不能打。秦武王听完后,对甘茂说,我和你先订一个君子协定,你就放心去攻打韩国吧。这就是历史上的文息壤之盟。直到这时,甘茂才率兵攻打韩国宜阳。

<>宜阳就是不一样,虽然在编制上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但是由于它关键的地理位置,韩国在此派了重兵把守,从驻军的规模来看,已经不亚于一个郡的编制了。甘茂攻宜阳,长达五个月,没有见效。事情果然象甘茂想的一样,右丞相樗里疾对武王说:“秦军攻打宜阳城已经五个月,精疲力尽,锐气大丧,再挺下去,恐怕形势要发生变化,不如班师为好。”武王听了,就派人召甘茂班师回朝。甘茂写信一封,让来人带给武王。武王拆信一看,只有“息壤”二字,恍然大悟。于是派出五万援兵,令乌获带领往助甘茂。甘茂得到生力军,兵力大增,遂以乌获为先锋,击退韩国援兵,攻陷了宜阳孤城,斩杀韩军七万人。韩国元气大丧,急忙向秦国求和。

<>秦军占领宜阳,周都洛阳门户洞开。秦武王亲率任鄙、孟贲(大力士)精兵强将大举进攻洛阳。周天子无力抵御,只好出迎秦军。

<>就在甘茂拼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时候,赢荡出了这么一件事情。老是闲不住的秦武王与武士们在宫里进行举鼎比赛(估计是为了以后举大鼎的热身赛),比赛的时候扭到了腰、疼痛难忍,吃了太医李醢(音海)的药,也不见好转,并且更加严重。有人将神医扁鹊已来到秦国的事告诉了武王,武王传令扁鹊入宫。扁鹊看了武王的神态,按了按他的脉搏,用力在他的腰间推拿了几下,又让武王自己活动几下,武王立刻感觉好了许多。接着又给武王服了一挤汤药,其病状就完全消失。武王大喜,想封扁鹊为太医令。李醢知道后,担心扁鹊日后超过他,便在武王面前极力阻挠,称扁鹊不过是“草莽游医”,武王半信半疑,但没有打消重用扁鹊的念头。但随后的一件事,让扁鹊引来了杀身之祸。

<>

《战国策·秦策》记载,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秦武王赢荡,有重听的毛病,扁鹊在查看了病情以后,制定了治疗方案。但是秦王并没有马上采纳,而是拿去征求别人的意见(耳朵根子软啊),别人和他说,你这个病啊,位置不好,要是看的不好,可能会引起耳聋,甚至会影响视力。秦武王居然又跑去问扁鹊,他们说怎么怎么怎么,你说,会法?扁鹊大神听到,把治疗仪器往地下一摔,“赢荡啊,你个淫荡货,你有了毛病,知道来找我这个做医生的人,但是却相信那些屁也不懂一个的人说的话。外行指挥内行,猪鼻子插葱-充象。像你这种搞法,国家迟早完蛋!

<>我很理解扁鹊这种别人对自己专业水准质疑的愤怒,但是,愤怒也是要看实力的。扁鹊在春秋战国,是神医,但当时,他的情况却不怎么妙。因为,他来秦国之前,刚刚看死掉齐国的老大,齐恒公。他是逃来秦国的。大家不记得了?我们中学课本应该读到过的,《扁鹊见蔡恒公》这段就不翻译了,找出来,贴上去,大家自己温习下以前的回忆吧。

<>《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喻老》。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

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前面我们提到过赢荡有一个没有什么水平的太医李醢,这人看病的水平不怎么样,落井下石的功力却是十分了得。得罪了秦武王,扁鹊在秦国的日子自然不好过。李醢决定借这个机会除掉扁鹊这个心腹之患,他派了两个刺客,想刺杀扁鹊,却被扁鹊的弟子发觉,暂时躲过一劫。扁鹊只得离开秦国,他们沿着骊山北面的小路走,李醢又派杀手扮成猎户的样子,半路上劫杀了扁鹊。

<>后来周朝的虢太子千方百计把扁鹊的头颅从秦国找回,葬在邢台内丘的蓬山,并立庙祭祀,由此这个山村便更名为“神头”。现在神头村是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在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城西北22公里处,现在还有一座占地3700平方米的鹊山祠,即扁鹊庙,这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古代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家以后要是去河北旅游,可以去参观和缅怀下这位古代名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01: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再回过头看,话说秦军已经打开通往周朝的大门,赢荡马不停蹄,奔周室太庙。

太庙,是周朝天子供奉祖先和祭天的地方(腊肉的生产基地)。秦武王走进大殿,就见他在梦里见了千百次的九个大鼎就这样安静的一字排开,就在他的面前。武王走到大鼎面前,轮流审视。大殿鸦雀无声,谁也不知道这位身材魁梧的大王,将会有什么惊人举动。武王停在了雍州鼎前,问身边的人,这鼎,可曾有人举起来过?众人面面相觑,千钧的大鼎,那得吃多少菠菜才抗的起来哦。这时,负责看守太庙的人回答,自从大禹造好这鼎以来,从来没有人能够举起来过,那么巨大的鼎,怎么可能靠人的力气举的起来啊。武王问身边的两位大将,任鄙和孟贲,你们两个,能举起来吗?任鄙婉言谢绝了,开玩笑,平时锻炼身体玩个几百斤已经是极限运动了,这个东西可是轮吨来算的,犯不着那自己的身体开玩笑吧。孟贲上前一步“让臣试举,若举不起来,不要怪罪。”
看到这,大家可能会有点觉得武王犯傻了,不就是个大鼎吗?何必要找人举起来呢,武王的四肢发达,头脑可不简单。但就是他指定的这个雍州鼎,就是大有来头。我特地查过,凤翔古称雍州,位于关中西部,北枕千山,南带渭水,东望西安,西扼秦陇。这里曾是周室发祥之地,赢秦创霸之域,因传说“凤凰鸣于岐,翔于雍”而得名。什么概念,雍州,周朝天子的土地!要把这雍州的千钧大鼎举起,那是何等的豪气和壮志!想明白这点,我们再看武王下面的举动,就一点也不会觉得奇怪了。

孟贲,史书是这样描写他的。“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虎狼,发怒吐气,声响动天。尝于野外见两牛相斗,孟贲从中以手分之,一牛伏地,一牛犹触不止。贲怒,左右按牛头,以右手拔其角,角出牛死。”兰博!春哥!曾哥加一起,也不过如此啊。就这么一大牛人,用尽全力,也只是把大鼎举高半尺,随即重重落下,而孟贲头晕目眩,脚底发软,站都站不稳,整个人居然脱力了。

武王看到平时的猛人现在这么狼狈,笑了笑:“你能把鼎举高地面,寡人还不如你吗?”任鄙在一边劝道:“大王万乘之躯,不要轻易试力”。扁鹊已经挂了,要是你在来个腰椎盘间突出,谁来帮你按摩啊。武王不听,卸下锦袍玉带,束紧腰带,大踏步上前,任鄙拉着武王苦苦劝阻,武王生气地说:“你不能举,还不愿意寡人举吗?”任鄙不敢再劝。武王伸手抓住鼎耳,深吸一口气,使出全身力气,喝声:“起!”。鼎被举起半尺,他接
着移动左脚,想把鼎再举的高点,不料右脚独力难支,身子一歪,鼎掉落到地面,正砸到右脚上,武王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大家慌忙上前,把鼎搬开,只见武王右脚足骨被压碎,鲜血流了一滩。等到太医赶来,武王已昏迷不省人事,仍然自言自语;“心愿已了,虽死无恨。”入夜,武王气绝而薨。我们可以设想,如果,秦武王当日高高举起了大鼎,秦国将是何等的声威。统一中国,天下大定的梦想,将不再遥远。赢荡,虽然只在位三年,但是他用自己的方式向后世证明了一个男人对于自己梦想的追求和向往。

人在自己的底盘挂了,虽然是不请自来的,但是周赧王闻报大惊,只好亲往哭吊。右丞相樗里疾护棺回咸阳,立正在燕国为人质的异母弟公子稷为王,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

顺便带一句后续,把武王安葬之后,樗里疾追究责任,将孟贲五马分尸,诛灭其族;奖励任鄙劝谏之能,升为汉中太守;同时谏议秦昭襄王,追究甘茂怂恿武王入周观鼎之罪。甘茂听到风声,害怕治罪而逃到魏国,至死不敢还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1 16: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牛人,牛文
鉴赏完毕

期待后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20: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昭襄王,秦国历史上登基时间最长的皇帝正式站在了世人的面前。他一共在位57年,他统治的时间超过了前任的孝公、惠文王、武王的总和,也超过了后面的孝文王、庄襄王和始皇帝的总和。他在政治军事诸方面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勋,特别是军事方面的成就,即使较之始皇帝也毫不逊色,他为秦国的发展做出极为杰出的历史贡献,可是说,昭王时代是秦国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决胜时代。

在秦昭王在位期间,秦国风起云涌,形形色色的人物粉墨登场,各式各样的阴谋层出不穷,在男主角秦昭王出场前,我先介绍一下本段的主要演员。

第一个介绍的是宣太后;
一句话介绍,女强人,秦昭王在位57年,她垂帘听政36年。
主要戏份,攘外安内。
兴趣爱好,调教正太(秦昭王)。最喜欢说的话;远交近攻是王道,近交远攻也可以。
最遗憾的事,我最爱的人,没有陪我下葬。

第二个介绍的是魏冉。
一句话介绍,秦朝终生员工,在大秦这个一朝天子一朝臣,翻脸比翻书还快的国家,连任四届宰相。
主要戏份:外交,谈判,挖掘新人
兴趣爱好:用国家的势力,帮我做点事。
最遗憾的事:家里的地还不够多,怎么就把我撤了呢。

第三个介绍的是白起
一句话介绍,绰号“人屠”,在春秋战国强人倍出的年代,一生未尝败绩。大大小小的战役一共杀掉160万人。
主要戏份:打仗,杀人。
兴趣爱好:打仗,杀人
最遗憾的事:杀了太多的人,到头来不得好死。

第四个介绍的是李冰
一句话介绍,战国时期的水利学家。
主要戏份:修建都江堰
兴趣爱好:抵抗自然灾害。
最遗憾的事:无

第五个介绍的是范雎
一句话介绍:秦国终身制员工的终结者。
主要戏份:前半段郁郁不得志,装死避过大难。后半段飞黄腾达,干掉魏冉,除掉白起,废掉太后。
兴趣爱好:出人投地。
最遗憾的事:聪明一世,末了被领导利用,遗臭万年。

其余出场演员

战国名将李牧

战国名将廉颇

赵国名人蔺相如以及和氏璧

楚国名人屈原

秦国大将司马错(司马迁的八世祖)

以上演员,不按出场顺序排列。精彩后续,敬请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21: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武王的死讯传回国内以后,一片哗然,武王在位3年,无子女。王位继承权,是个大问题。而且,不光是朝廷内部明争暗斗,国外势力,也是虎视眈眈。

当时,争夺王位最激烈的是2股势力。一股,是武王的母亲,秦国的太后惠文后,要立自己的儿子公子仕做王,后援团是诸位大臣,诸侯等。而另一股,是惠王的妃子,宣太后,要立自己的儿子公子市做王,她的后援团只有一个,秦朝手握兵权的哥哥,魏冉。这2股势力在最初的皇位争夺战中,势均力敌,一直到,赵国和燕国的介入,局势的发展出现了变化。国际形式有点乱,我先来给大家捋一捋。

在惠王时代,赵、燕、秦,结为了友好联邦,秦惠王为了表示自己对结盟的诚意,把自己的女儿嫁到了燕国,又把自己的儿子公子稷送去燕国做人质。至于赵国那边,路途遥远,而且赵国势力庞大,说不定人质还没走到赵国,盟约就撕毁了,所以也只是口头协议。公子稷姐姐做的是燕国的太后,这个人质,做的倒也舒服。当时赵国当家作主的是赵武灵王,一句话介绍,提倡“胡服骑射”的,就是他。赵武灵王,的人虽然在千里之外,但时刻关注着秦国局势的发展,他知道,自古以来,盟约这种东西,没用的时候,拿来上厕所都嫌硬,战争时期,不可能有永远的朋友。秦国这样内部分裂,对于赵国的强大并没有直接的利益,相反,极有可能打破原本就脆弱的平衡局势。

但是赵武灵王更加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秦国,所以,他派出使者去了秦国,提出了一个建议,立在燕国做人质的公子稷做王。我们来分析下赵武灵王为什么有这样的提议,

首先是公子仕,他是武王的弟弟,排资论辈,是名正言顺的首席候补。如果是他上台,结果只有一个,政局平稳过渡,这是赵武灵王不希望看到的。

公子市,舅舅手握兵权,如果他做了秦王,势必清洗掉一批秦国的大臣,没有了秦国这个大帮手牵制其他国家,赵国的日子也不好过。

公子稷,从小就被丢在燕国,由姐姐照顾,(名义上要叫太后,姐姐?母亲?)喝的是燕国的水,读的是燕国的书。回到了秦国,一无势力,二无靠山,做了秦王,没有十年八年别想有什么歪念头,光是处理家务事,就忙不过来了。这,是赵武灵王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使者到了秦国,婉转又强力的表达了军事大国,赵国的良好愿望。正在争斗的2派势力,刚特。赵国的使者前脚刚走,燕国的使者后脚又到,在次表达了对于公子稷扶正的期望。

我们前面分析了2位热门候选人的背景资料,那么这位公子稷呢?一句话带过,宣太后的另外一个儿子。形势分析到这里,没有悬念了。对于宣太后来说,只是左右手的区别,对于惠文后,输的很彻底。

对于公子稷的回归,《秦本纪》里只有一句话“武王死时,昭襄王为质于燕,燕人送归,得立。”而事情果然像历史记载的那么简单吗?夺冠大热门惠文后会甘心就此认输吗?对于孤注一掷的惠文后来说,只要干掉公子稷,秦国王位的争夺战便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几千年后和这事完全不相干的我都想的到这点,处于矛盾焦点的惠文后不会想不到。但公子稷是如何毫发无损的回到秦国的呢?我查了一下,有2种说法,一种比较靠谱,是燕国的上将军乐毅,派兵护送公子稷回国的。另外一种说法,秦国派了一直秘密部队,悄悄潜入了燕国,接走了公子稷,这只秘密部队的军官,正是日后赫赫有名的白起。从理性分析的角度看,我相信第一种说法,从个人情感来说,我更倾向于后一种。不管怎么样,公子稷,算是平安回到了秦国,并在公元前306年登记,不是,登基做了秦国的王,他便是秦昭王。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虽然对于秦昭王来说,这个王是天上掉下的大馅饼。但是对于惠文后他们来说,就是煮熟的鸭子,飞了。《秦本纪》记载,昭王二年,彗星见。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该来的还是要来的,天上流星飕飕过,地上人头刷刷的掉,昭王上位的第二年,惠文后,秦武王的弟弟庶长壮以及和宣太后做对的那些人,一起去天上看流星雨了。

当然,出手平乱以及清除异己的,只可能是宣太后和她的哥哥魏冉。干掉了对手以后,宣太后以昭王尚年幼为理由,出面处理秦国的政务。

历史是如此的相像,大家应该还记得本文的开始,秦惠公的妻子,那个同样是重用自己娘家人的可怜女人。现在,老天又送了一个同样的机会放在了宣太后的面前,宣太后做了同样的选择,而她们却是完全不同的2种命运。

宣太后同样重用的是娘家人,国防部长魏冉是她的哥哥,她又封了自己的两个弟弟,两个儿子的官,史称“秦国四贵”。

那么同样是重用娘家人,为什么她们的下场完全不一样呢?很简单,一个是用钱说话,谁不听话,就发钱,一个是用拳头说话,谁不听话,就揍你,效果很明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3 01: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演员出场的时候,我们介绍过宣太后,主要的戏份是,攘外安内。清除掉身边的敌对势力以后,在国际外交事务上,她将远交近攻这四个字发挥的淋漓尽致。宣太后利用自己是楚国人的身份,给当时的楚怀王写了封信,表示自己现在虽然身在秦国,但自己的心是楚国人的。为表示友好,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到楚国去,并且让秦国的秦昭王娶楚女为妻。最后,还割让秦国以前侵占的土地上庸还给楚国。

宣太后不是傻子,之所以这么做,道理只有一个,赵,秦,燕三国的联盟随着武王的去世,形同虚设。而一边的楚国虽然还不成气候,但是与之结盟的齐国,却是随时待命,只要秦国稍有不防,随时都有发动战争的可能。瓦解楚,齐联盟,是当务之急。

楚怀王,欣然同意了秦国提出的要求,单方面撕毁了与齐、魏、韩的盟约(所以说,盟约是最不值钱的合同),转投秦国的怀抱。化学反映,是连锁的。秦国表面看来,和燕国,赵国的关系相当的铁,(秦国的国王都是人担保的)。现在又多了个盟友,楚。剩下的齐。魏、韩立刻就感到了威胁。公元前303年,这三国以楚国毁约为由,发动了三国联合部队,对楚国进行了战争。

原本的盟友一夜之间撕破了脸皮,挥刀相见。楚怀王乱了手脚,急忙向自己的好亲家秦国求救。秦国派兵了没有?当然是派兵了,而且派的还是重兵,只不过发兵的时机有点晚。等到秦国的军队到了楚国,战争已经差不多结束了,秦军打扫完战场,一看,恩,楚国的兄弟身子有点虚,我再帮你一把。当年,伐楚,斩首2万,取蒲阪。看,一转手就拿回本钱了吧。还不止,顺带手,把韩国也橹了把,回去的路上,又朝魏国射了几箭。大摇大摆,打道回府。

这样欺负了楚国,朋友当然是没的做了,秦国需要一个新的朋友。这次,宣太后找上的是魏国。用的办法和勾引楚国的几乎是一摸一样——割地。这次割让的,是从楚国打来的蒲版。而换来的,是和魏国的短暂的同盟。

公元前302年,秦国的属地,蜀侯叛乱,秦国大将司马错前去平定。公元前300年,秦国再次发兵楚国,斩首3万,攻取襄城,杀掉了楚国的大将景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楚怀王派使者向秦国求饶。秦昭王大笔一挥(估计是宣太后)行啊,和谈吧。公元前299年,秦国约了楚怀王在武关见面。当时,楚国的大夫,鼎鼎大名的屈原同学,再三的规劝怀王,估计是规劝的方法不得当,怀王依然踏上了所谓的和谈之路。

秦国压根就没准备和谈,就准备了一根绳子,一看,怀王来了,打个结,脖子上一套,您就跟我走吧。怀王这一走,再回去的时候,就变遗体了。

秦国其实也没想到会来那么大条鱼,俘虏了怀王,什么概念,就是拿到了楚国的门卡啊,正所谓一卡在手,楚国就有。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所料,打仗一泡屎的怀王,骨气倒是非常的强硬,非但死活不肯向秦国妥协,还试图偷偷越狱。然而,越狱是个气数活,除了看技术,还要看运气。楚王逃出了秦国,但是在通往赵国的途中,还是被秦国抓了回来。第二年,死在了牢中秦秦国把遗体送还楚国的时候,“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哭是哭了,痛也痛了,可叹怀王的接班人楚顷襄王在位期间,荒淫无度。还把上书的大夫屈原给流放了。从此,楚国少了位敬忠职守的大夫,中国历史上却多了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对宣太后的政治手段有所了解了吧,短短几年时间,就把楚、魏、这2个国家玩的团团转,还瓦解了楚、魏、韩的联盟,解除了秦国边境的危机。

宣太后所做的一切,秦昭王只是默默看在眼里,他什么也没有做,他知道,和这个手腕毒辣,高高在上的母亲相比,自己什么都不是,自己现在能做的,只是学习和等待。公元前299年,秦昭王向宣太后提出,要邀请当时在齐国名气相当响亮的孟尝君来秦国学术交流。孟尝君有什么魅力,为什么能够吸引秦昭王点名要他来呢?用现在的话说,他具有相当的人格魅力。孔子有弟子三千,孟尝君有门客三千,而且,和这些门客同吃同住。不分贵贱,只要你有一技之长,来的,照单全收,手下的能人异士的确是不少。远在秦国的昭王手下基本没有可以用的人,找的就是你这种特能拉人的。

昭王和孟尝君一见如故,遂即就要封孟尝君为秦国的宰相。这时候,有人劝昭王,孟尝君是齐国来的人,家人,朋友全在齐国,虽然你让他做了秦国的官,但是万一以后秦国和齐国打起来,难保孟尝君吃里扒外。昭王想想也对,就软禁了孟尝君,并且还不打算放他走了。

孟尝君是无辜的,当他打听到自己非但没有了官做,而且指不定要做怀王第二,客死异乡,慌了。托人找路子求情,结果还真让他找对了人。他找上的是昭王宠幸的一个妃子。俗话说,东风北风,都不如身边的枕头风。这妃子要是说上一句,的顶孟尝君托多少人,说多少话啊。但是,听到那个妃子提出的条件,孟尝君傻眼了。原来,她要的是孟尝君最喜欢的一件白狐裘皮披风。本来和命相比,再不舍得也得给啊,但偏偏这件披风,已经被孟尝君慷慨的送给了昭王。

就在他焦急万分的时候,他带去秦国的门客之一,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有办法可以为孟尝君解决。原来,这个门客有种特殊的本领,能将全身的关节错位,钻进很小的狗洞里去。他在投靠孟尝君前,就以这种本事偷盗为生。果然,他很顺利的从昭王的库房里把白狐裘皮偷了出来。

美人果然有信誉,拿人钱财与人消灾,温柔的枕头风一吹,昭王第二天就下了命令,释放了孟尝君一伙,并准备过2天亲自为他们送行。

好不容易等到了活命的机会,还不走!等2天?等2个时辰都不可能!孟尝君收到消息,立刻带人上路。连夜跑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现在正是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孟尝君手下的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几千年以后的周扒皮,估计也看过这段)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当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的时候,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孟尝君一伙人已经早已出关。

这便是成语鸡鸣狗盗的来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00: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秦国跑了个孟尝君,但是一个秦国的超级猛人,即将登上属于他的历史舞台。公元前294年,秦国乘齐,魏联盟关系破裂,发兵攻打韩国,一个全新的名字白起,第一次露面,便显示出了出众的军事才华。由他担任秦国的左庶长,(这个官职是不是很眼熟?秦国的左庶长,历来都是猛人的摇篮)短短几天,就攻下了韩国的新城。并且继续朝魏、韩推进。韩国连忙向魏国求救。魏韩集合了24万大军在伊阙迎接秦军。

按照惯例,我们先来介绍和分析下,即将迎来血战的双方部队。
进攻方:秦国、人数10万,主帅,白起。
守城方:魏韩联军、人数24万,主帅:魏国,公孙喜。韩国不祥。

有关决战的地点,伊阙,史书是这样描述的“两山对峙, 伊水流其间,望之若阙,地势险要”。秦军是从下往上攻,而且左右两翼都有敌军。联军是从上往下守,攻魏,则韩援,攻韩,则魏援。怎么看,怎么难打,怎么分析,怎么打不下来。

当时的白起并没有急着出兵,而是用少量的兵力进行了试探性的进攻。这一试,白起看出问题的关键了。韩,魏2家的联盟并没有想象中的密切。当其中一方受到攻击时,另一边,只是看,估计实在撑不下去了,摇摇旗,喊几句。天险难过,人祸当起。白起在经过几次试探进攻后,终于吹起了总攻的号角。秦军兵分2路,主力部队全力猛攻实力稍弱的魏国军队,而在韩国军队的军营门口,派了少股部队,进行常规的牵制性攻击。

局势的发展果然如白起所料,当如狼似虎的秦军以猛虎上山的姿态猛攻魏军大营时,山那边的韩军兴高采烈的对付着不痛不痒的小股骚扰。更本没有支援的意思。等秦军破了魏营,转过来,前后夹击韩军的时候,再反抗,已经来不及了。此战,奠定了白起在秦国的威望,共斩获首级二十四万,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白起因功晋升为国尉。联军一共多少人?全歼!以不到对方部队一半的人数,地形又占劣势,全歼了24万军队,而且,全部斩首。(商鞅,你看,就是你定的制度,以人头立军功)

接下来的日子,对于秦国,是光明的,对于魏国,则暗无天日。

秦昭襄王十八年 前289 秦大良造白起、客卿司马错,率军攻魏,军至轵城(河南济源),陷大小61邑。
秦昭襄王十九年 前288 秦昭襄王称西帝,遣使尊齐湣王称东帝。寻皆弃帝号,恢复称王。
秦昭襄王二十年 前287 秦攻魏,陷新垣(山西运城垣曲)、曲阳(河南济源)。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 前286 秦攻魏,魏割故都安邑(山西运城夏县)求和,秦尽驱安邑之民入魏,仅据其城。
秦昭襄王二十二年 前285 秦、楚会于宛城(河南南阳)。秦、赵会于中阳(山西吕梁地区中阳县)。秦大将蒙武攻齐,陷9城。
秦昭襄王二十三年 前284 燕上将乐毅会赵、秦、韩、魏,五国联军,大举攻齐,陷齐70余城。

秦昭襄王十六年 前291 秦攻韩,陷宛城(河南南阳)。
秦昭襄王十七年 前290 魏割河东(山西)400里、韩割武遂地(山西运城垣曲东南)200里于秦。
 
公元前283年, 秦、赵二国会于穰城(现在的河南南阳邓州市)。与此同时,秦攻魏,打下了安城(现在的河南新乡原阳),并且前锋部队一直打到魏的首都大梁。

秦国和赵国所商谈的内容,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赵国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我在帮大家复习下~~翻译的事情,就不做了。反正对于秦国的大业来说,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罢了。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nì)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迳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mù)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huò)。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最后说一句。和氏璧,还是回到了秦国的手中,而且,很有可能的是,秦始皇的玉玺,就是用这块充满传奇色彩的宝石做成的。

千军易的,一将难求。秦国接下来的历史,基本可以用流水账带过。

秦昭襄王二十五年 前282 秦攻赵,陷两城。
秦昭襄王二十六年 前281 秦再攻赵,陷石城(石家庄)。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 前280 秦大将白起攻赵,斩首2万,陷代郡(河北张家口蔚县)光狼城。秦大将司马错攻楚,陷黔中(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楚割汉水以北及上庸地(湖北十堰竹山)求和。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 前279 秦大将白起攻楚,陷鄢城(湖北襄樊宜城)、邓县(湖北襄樊市)、西陵(湖北宜昌市)。秦赵会于渑池(河南洛阳新安西)。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 前278 秦大将白起攻楚,陷其国都郢都(湖北荆州江陵),烧其先王坟墓彝陵(湖北宜昌市),楚兵溃散,不能复战,迁都陈丘(故陈国,河南周口淮阳)。
秦昭襄王三十年 前277 秦于侵楚地置黔中郡(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秦昭襄王三十一年 前276 秦武安君白起攻魏,陷两城。
秦昭襄王三十二年 前275 魏割温城(河南焦作温县)8城与秦。秦穰侯魏冉再攻魏,韩遣大将暴鸢救魏。魏冉大破韩援军,斩首4万,围大梁。[4]
秦昭襄王三十三年 前274 秦穰侯魏冉再攻魏,陷4城,斩首4万。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 前273 魏、赵联军攻韩华阳(河南郑州新郑市),秦救韩,败魏军于华阳城下,斩首13万,魏割南阳(河南焦作修武县以西)与秦求和。秦又败赵军,沉赵军2万于黄河。
秦昭襄王三十七年 前270 秦攻赵,围阏与(山西晋中和顺),赵大将赵奢救之,大败秦军。秦任魏国人张禄(即范雎)为客卿。
秦昭襄王三十八年 前269 秦再攻阏与,不能胜。
秦昭襄王三十九年 前268 秦攻魏,陷怀城(河南焦作武陟)。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 前266 秦任张禄为丞相,封应侯
秦昭襄王四十二年 前265 秦攻赵,陷3城,赵左师触龙说太后遣少子长安君入齐为人质。齐遂发兵救赵,秦军始退。
秦昭襄王四十四年 前263 秦武安君白起攻韩,陷南阳(河南焦作修武县以西),绝太行山道。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 前260 秦左庶长王龁(hé)攻赵,陷上党(山西长治长子),赵大将廉颇知不能战,严垒相峙,俟机进击。秦国深以为忧,乃用离间计扬言秦不惧廉颇,惟惧赵括。赵果命赵括代廉颇,秦人闻之,大喜如狂,密遣大将白起代王龁。赵军出击被截分为二,秦军以50余万大军依靠地形围住人数几乎相等的赵军,赵军断粮46日,大溃。秦杀赵括,坑赵降卒40余万于长平(山西晋城高平市),赵举国大震。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 前259 韩割垣雍城(河南新乡原阳)、赵割6城与秦求和。秦昭襄王代报张禄之仇,诱赵相平原君赴秦,然后囚之,索魏齐交换。魏齐由赵再奔魏,无人敢于收留,窘困自杀。赵斩其首献秦相张禄,秦始释赵胜还。

看着头晕吧,两个字,完胜!特别是坑杀赵国的40万军队,对于赵国来说,彻底的灭顶之灾。但是在当时,有军法,不杀降卒。缴枪的,统统不杀,但是当时秦军总数也只有50万,面对这样一直数量几乎等同于己方的主力部队,白起做出的是为天下人所不齿的举动,但也为秦国以后顺利统一六国,奠定下了扎实的基础。后人赞叹白起,有诗云

惊雷伊阕剑开锋,江汉纵横吞洞庭。
北讨南征斩百万,辟疆拓土下千城。
长平有意坑降虏,青史无心留骂名。
赫赫军功谁可比?知羞孙子不谈兵!

名将白起,在军事指挥上是天才,然而,在他事业的鼎盛期,却做下了一个的错误的决定。这个决定导致了他最后悲惨的命运。

在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的对其他诸侯国进行扩张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原本意料不到的麻烦,逐渐浮出了水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08: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麻烦就是秦昭王的身体状况实在是太好了,好到在后面排队等着做大王的2个弟弟没有耐心了。当初在昭王继位的时候,宣太后吸取了武王意外身亡的教训。给18岁的昭王,上了双保险,立了2个候补的人选。一个就是公子市,另外一个是公子悝。这三个,都是宣太后的儿子,三兄弟。

<>眼瞅着老大的身体那么好,老大的儿子,又教育的像模像样,估计这大王的位置,自己这辈子是注定要替补一辈子了,看看自己老娘这态度,又若即若离的。公子市,坐不住了。私下联系了秦国的重臣魏冉和白起,这2人表示,如果太后同意,那么,公子市要武装夺权,肯定支持。太后的态度呢?

<>太后的态度很明确,大家通通不许动!国家是老娘辛辛苦苦安定下来的,大王是我一点一点教育大的,好容易现在有那么点家当,就起内讧,都给老娘我安分点。

<>太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明争,改为暗斗。

<>公子市找来了杀手刺客去暗杀昭王,未遂。昭王派公子市作为使者去各国谈判,所谓的各国,就是被秦国侵略过的,或者是抢劫过的,你想,那能有好结果吗。于是昭王提心吊胆防着刺客,公子市经常九死一生的徘徊在前线。这兄弟两,生活过的很充实。

<>儿子在下面明争暗斗,做娘的也没闲着。公元前272年,宣太后用牛羊美女笼络义渠王,以请义渠王到秦国观光的名义将其诱入秦境,将义渠王杀死在咸阳北岸的甘泉宫。随后,大举进兵,灭亡义渠,解决了秦国的西部麻烦。是不是很眼熟,对了,楚怀王就是这么死的。有倒霉鬼楚怀王的例子,那么少数民族领袖义渠王,怎么会又掉坑里了呢?其实,吸引义渠王到秦国送死的,并不是所谓的牛羊,而是旧情人,宣太后。是不是很惊讶,没错,其实这2人早有奸情!(好像很耳熟)

<>昭王继位的时候,宣太后寡妇一个,年方三十,正是虎狼之年。自己又位高权重,一手遮天,当时的少数民族(后来的匈奴)少年义渠王来秦国进贡。中原御姐和匈奴正太,就在皇宫里,干柴烈火了。有消息称,他们之间还有过2个儿子,但并未证实。你想,有这层关系在,那义渠王还不是呼之即来。我们反过来看,宣太后为了自己国家的安定,从消除一切不安定因素出发,连自己的老情人都可以毫不犹豫的干掉。除了佩服之外,还能说什么呢。

<>现在,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这位女强人的经历了。老公挂了,在自己不是大老婆的情况下,找到了自己的哥哥,还联系了国外势力,立了自己的儿子做王。转正以后,立刻把原本的大老婆全家干净杀绝。刀上的血还在滴,就对外召开新闻发布会,儿子还小,现在秦国的大小事情,我先替他管着,另外,为了预防万一,我其余的两个儿子,提议做大王的候选人,备着。

家里的事安定好了,去国外签合同去,远交近攻。打不过的,老娘今天和你签停火协议,明天就拉人来抄你家,分你地。这还不算,后天再来找你去抄别人家,分别人地。大家都觉得我秦国没信誉了,结盟要来分我家的地,行,楚王,你来,我不用你打,直接给你地。真的来了?就别走了,人留下,地,也给我留下。看着自己年纪大了,年老珠黄了,末了,把老情人叫来,你也别走了,人留下,地,给我得了。这手段,这才华,这高度,说她不是穿越的,我还不信了。

<>我们再回来看,解决了义渠王之后,秦国可以说是形式一片大好。国际形式安定了,按照惯例,就该手足相残,决一胜负了,事实,就是这样。但当时的秦昭王,并不乐观,他的弟弟,超级候补公子市,已经联合了舅舅魏冉,大将白起,准备随时造反。而昭王的靠山宣太后已经步入花甲之年,姿色和精力已经大不如前。就在这时,老天给昭王送来了一个人,就是这个不起眼的人,帮助秦昭公解决了魏冉,解决了白起,解决了公子市,甚至连宣太后也带着一起解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1 15: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人是谁呢?
lee大油菜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1 15: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那段人物简介,很精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第三故乡 ( 沪ICP备2020027994 )

GMT+8, 2024-4-20 08:05 , Processed in 0.16714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