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28|回复: 1

上海的现实主义 池莉(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16 18: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明将至,细雨霏霏,我来上海,为故去的亲人上坟扫墓。我来上海多少次了?不记得了。因是喝长江水长大的,长江沿岸的城市,都有稔知感。尤其是上海,有骨肉至亲生活在这里,从小到大,来来往往,积累起来,也是许多个日子了,仿佛上海,也就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了。
    
      上坟扫墓,在上海,是每年的一桩大事。
    清明前后,公交公司都要为此开辟专线,远到苏杭,嘉定都算是近的了。关于清明,也还有自己的许多说法和专用名词,外地人一般是闹不懂的。我在一家大超市买青团,六只一盒,三元钱。回来路过好德便利店,青团却是一盒六元了。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同一天,同等大小数量的青团,价格可以相差一倍。好德便利店是上海人自己开的,是开在家门口的杂货铺,它的服务员是阿姨型的,四十多岁五十出头,胖或者微胖,性格温和,一口上海话,上海的人情世故,无有不懂。上海不像其他许多城市,一味地好年轻姑娘。这些姑娘,脸面也许年轻好看,问她什么,却瞪了无知的白眼,一问三摇头,如此,这个城市给人的感觉,就是薄薄的不牢靠,不厚实,不亲和人,可要可不要的东西,就不想买了。上海却不,只要它愿意,它会设法让你把口袋里的最后一分钱,都乖乖掏出来。阿姨好脾气,耐心教我道理,说:“这青团是好的呀,那青团的是摆摆样子的呀。要是自己吃么,一定要买这青团。那青团呢,大家都是拿去做事的呀。”做事就是上坟。上坟的供果,因最终都是给看墓人拿走,上海人便选择便宜的瓜果糕点,摆摆样子,让仪式得以完成。要说上海人不讲感情,那也不对,年年的清明,家家都出动,大举地做事,其态度与规模,其他城市都难以相比,上海人只是不肯花冤枉钱。他们把事情做得哀而不伤,有节有度,花费到什么程度,手指缝都捏得出分寸。这便很是难得的上海现实主义了。
    
      与上海人有了日常来往之后,他们就会告诉你:“法国葡萄酒是好的呀!在麦德龙和家乐福,三四十元,也可以买到不错的波尔多红葡,中国的王朝和长城干红,那是难喝得来,还要七八十元,千万不好随便买的了。”
    
      关于职业的选择,上海人也有经验传授,他们说:“做教授呀。做生意嘛,好是好的来,不过风险大,又辛苦,还要运气好;大多数人,运气都有定数,哪里有那么多的好运等着你呀?做生意嘛一般人还是吃不消。设法到大学去做教授,动动嘴皮子,一个月收入上万元还是毛毛雨,又受人尊重,又有派头,现在国家把教育当产业抓,做教授肯定是最好的呀。”
    
      近年来上海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事,要数买房。街上最多的门脸,也是房地产中介公司,三五步就一家。也许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玄乎劲,让上海人嗅出了一种难以把握的不安稳,于是家家户户都在盘算并行动:如何小房换大房、如何大房换别墅、如何买头期开盘房、如何按揭买房出租还贷;今后任你风雨飘摇,房子总归屹立在上海的大地上,上海总归是中国最繁华的大城市,保值升值绝无问题。上海的房是一个硬道理。上海大街上的标语,也灌输上海的硬道理,如“电动自行车一定要入库,不然几秒钟就会失窃”,“不存放电动自行车,省了小钱失了大钱”;连应该是优雅进餐的餐厅,椅套上印刷的口号却实在吓人,是这么写的:进餐带套,一防传染,二防被盗。凡诉诸文字的东西,一般说来,自然就会考虑一点对称与压韵,艺术感染力什么的,上海却不管这些,文字个个都砸到实处,要叫你懂得害怕,要叫你明白人人都在觊觎你的钱。这就是上海的春夏秋冬,是日复一日的上海日常生活了。上海人生活得是如此本位,对于政治与社会体制与贪污腐败,就是不像其他城市的人群那么关注与激烈。上海人清醒客观的很,懒得怨天尤人,要的只是自己兢兢业业地操持自己的日子,所有的日子串连起来即是自己的命运。可以想见,物价再涨,世道再乱,上海人的日子,也会过得稳妥,很难发生饔飧不继的问题。一日三餐是安定团结的最基本保证,既然都可以把握在自己手中,上海人自是心平气和的了。于是乎,上海的温然怡和之气,也就由千家万户,不谋而合,点点滴滴地发生与散发,成为了上海这个城市的文化基调。
    
      上海的文化基调,走马观花的人大都有误解,似乎上海就是中国的灯红酒绿,花花世界,享受生命极尽奢靡。世面上有一些文字,大都也是上海的旧时洋楼,今日的酒吧,起死回生于新旧时代之间的爵士乐,美酒加咖啡,一杯又一杯,大街的绅士,小巷的碧玉,浦江两岸的异国建筑与不夜城的激光灯。这是上海,却不仅仅是上海。这在上海在着有着,却不能代表上海。人类的生活形态与意识形态,本质上,不以地域空间划分,而以阶级等级划分。无论是上海,还是巴黎,还是非洲,还是阿拉伯,富有阶级都拥有同样的物质,因此形成了他们同属的世界形态。这个形态一律都是豪华的,高级的,奢靡的,艺术的,享乐的,这是一个以物质文明的最好为原则的形态,决不独独是上海。上海是上海人民的,人民是指一个绝大多数的群体。是他们创造并发展着上海这个城市最本质的东西:血肉,面貌,语言与生活方式。他们最善于为个体生命营造安身立命之所,安稳与实惠,是支配他们行为的根本宗旨,他们善于面对现实的态度,无疑形成了上海的生存哲学与主义,在中国独树一帜。
    
      也许你会嫌上海人说话行事太严谨,太精明,太实在,太清楚也太口罗嗦和太绵长,密密匝匝,嘀哩嘟噜,没完没了,不留空隙,缺少飞白,那你就得去武汉这样的城市。到湖北去,到四川去,到东北去,到西北去,到山更高水更远的地方去。武汉大街上的标语,长的是:明日拆迁实无奈,今日挥泪大出血。短的只有两个字:瞎卖!更有多情博爱的:本店一律跳楼价!朋友,只要你来,我就为你跳楼。无论是瞎卖,还是挥泪,还是跳楼,文字里都透出疯狂,写字人的骨子里头,都是激情荡漾的,完全是一种不顾现实的态度,都可笑,可恨,也可爱,看了叫人牙痒痒。原来上海才是关怀人生的冷暖温饱的,上海才是一个温情的市民城市,武汉到底总是江湖的,动不动就是雅兴一来诗下酒,豪情一去剑赠人;动不动就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动不动就是革命自有后来人,砍头只当风吹帽。激情过后呢?剩下的漫长时日呢?却还是上海的现实主义来支撑才有国富民强的可能。对于现今的中国,对于现今许多烦躁不安、心气不顺的中国人,对于那些时时刻刻有可能变成亡命之徒的迷乱者,上海的现实主义的确是好的呀。
    
      上海的现实主义不是鹿茸,不大补;不是大黄,不大泄;不是吗啡,不麻醉;不是罂粟,不痴狂。上海的现实主义是冬虫夏草,性味平和,是中国的温补,既补内虚,也补外躁,还固本生精,提高免疫力。这是我学过医的毛病,喜欢乱开处方。
    
    选自《中华读书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6 18: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比较喜欢的池莉的文章,特别是上期收获里的“托尔斯泰的围巾”
很不错,有着武汉特有的味道,文字中流露出的那股辣味令人神驰。
现如今也许很少有作家能如此的深入生活,写出平淡而富有意境的文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第三故乡 ( 沪ICP备2020027994 )

GMT+8, 2024-12-22 13:50 , Processed in 0.17628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