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299|回复: 14

北行之路散记--06年12月蒙阴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8 01: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结束蒙阴之行回到上海已经一周,感动的情绪才复以平静。自在THC做事以来,这次是唯一的一次违心之行。不知是什么原因,对这次赴蒙阴考察,自己并不是很热衷。扪心自问,也许是这一年考试的压力让自己有点喘不气来,即使在上月得知考试通过后,也并没有想象中的大喜,而是有股懈怠在心间摇曳。

更加的可能是对目前所助学工作的思考,也许是对将来的迷茫?面对喧哗的社会,虽努力秉持恬淡宁静,可很多时候会怀疑自己所作和所付出。不戚戚于富贵,不汲汲于贫穷,知易行难。

压抑的情绪在整理包裹的时候已经得到很多释放,在火车上遇见同仁后大部分已经不见,在看到小孩子时自己暗自庆幸选择了这次考察,那么多的快乐这么多收获,是其它不能代替的。

不论经历什么,我想自己都会努力保持对生活美好的想象,对未来的渴望以及面对一切的勇气。无论百转千回,焉是踏雪寻行,巴山夜雨,自己都会坚守内心的自我。穿林打叶声,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内心一片澄明空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8 0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没来这里了.很是惭愧.读了大漠的帖子,感觉很亲切.
大漠,现在已经是5月了哦,后续的....在哪里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2 00: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吼吼,六一儿童节要到了,之前大蘑菇很忙的,嘻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8 01: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1 国华糁馆

对泰安的记忆,国华糁馆远甚于泰山,看来自己注定是个饕餮之徒。初登国华糁馆时的情形还是历历在目。说来那已经是四年前,和好友结伴赴山东。先去曲阜看孔庙,后转车到泰安。在长途车上的时候,闲着无聊就和身边的车友聊天,也是幸运,邻座正好是当地的导游。

在大侃了一通孔府和儒学后转入泰安,导游说起泰安的特色,泰山的人文。由于自己的秉性所使特别关心当地的小吃,请教后就得知大名鼎鼎的国华糁馆。

糁,其字面解释是用各式骨头熬制的米粥。其实国华的特色不当当是糁,还有更多其他的东西。首先当然是其老板,一个犹太人,很有味道的人,一个活得悠然自得人,一个坚持自己的人。

去了这么多次,其装扮没有什么改变,一个硕大的牛仔帽,一把长发随意的束在脑后,魁梧的身体上斜披着长袍,胸前挂着吉祥配件。就这样稳稳的坐在门口,眼神偶尔向店内巡视一番,更多的时候是陶醉在自己的情绪里,不像是驻店的老板,倒像是沉醉于夕阳下之美景的悠然客。

国华糁馆经营也有其特色,营业时间是早上六点至下午二点,一到二点就关门。据当地人说,有一次电视台要求延期关门,可国华一到点还是准时关门打佯。不为其所动。

店里提供的糁,是先在一个大碗里打上一个生鸡蛋,把蛋打散后再加上少许麦仁,然后用老锅里的鸡汤冲开,如此这般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糁即在你眼前呈现。

那老锅,据说是几十年来没有都没熄过火,里面有各式骨头,鸡鸭等,味道醇厚无比。店内还自助式提供油条、花卷、馒头、煎饼做为主食,不限量吃饱为止。糁加主食人均收费二元。如果客人想奢侈点,还有牛杂碎供应,收费也是二元,不过这个不能是吃饱为止了,是按碟收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8 01: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学们在国华糁馆之自助早餐





在泰安赴蒙阴之长途车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7 17:21:31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8 23: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把国华糁馆介绍给了我们,好地方。
期待下篇,千万别半吊子,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9 19: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嗯感觉就很好吃,期待下次能有机会去吃!
大漠的文字有时候有些酸,但是让人看了很熨帖,嗯谢谢精彩的文字咯
期待下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05: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2 蒙阴煎饼


对煎饼最初的认识,应该是在十几年前。那时隔壁住着山东汉子一家,已炒花生为业。在天气好的时候,经常可以看见他们在院子里晒煎饼,一大摞一大摞的一张一张额铺开,整个院子都是满满的煎饼。在阳光的照射下,薄薄的煎饼透着诱人的金黄色。上面还错落长着白白的毛,好像是铺了一层白色的丝绒,柔柔的密密的,在金黄色的衬托下煞是好看。

那山东汉子一家人总是随意的拿起煎饼,把白绒拍去,再裹上一根粗大的大蒜,卷一卷,就往嘴巴里面送,随后就大口大口的吃起来,也不见有什么汤之类的东西伴着,可看他们吃着总是很香的样子。从那时候起,对煎饼就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导致现在每次去蒙阴,都会带回很多煎饼,给相识的朋友和家人分享。更多的是留着自己享受,煎饼是可以接受的,那大蒜就不敢为之了。代之蒙阴的辣酱和炒鸡蛋,再附之大米粥,那味道,套用下广告语,好滋味尽在其中。

可就是这样的好滋味,吃了几顿后感觉也有的够了。所以导致到现在家里还有半包煎饼没有吃掉。毕竟是吃惯了大米的,面食之类的东西只能是偶尔为之,不能做为主食的。

南人北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上对煎饼的认识也许是自己的矫情,小桥流水人家是胜景,古道西风瘦马也是意境绵远。在蒙阴当地看来,这是无法选择的,那里客观的条件决定了这一切。

煎饼,对他们的意义有着很多东西在里面,那些贫困的孩子认识会更加深刻。在家访时,经常可以看着家里堆着一大堆煎饼,刚开始,还不知道为何一下子要做这么多。询问后得知,那一大堆是小孩子一个星期的口粮,一顿二张煎饼,一天六张,一个星期就是三十张,家里再给准备点自己腌制的酱菜或酱瓜。每个周日,学生都会背上这样一大包煎饼,带上酱菜,或步行或骑车去求学。

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可怜天下父母心,我想所有做父母的心都是一样,希望给子女最好的教育和培养。然困于现状,他们只能做到现在这样,但他们所付出的心血和劳力是相同的,是一样的灿烂和伟大。

在做煎饼的同时,母亲还有些难过。因为蒙阴当地在推进优质教育,所以从四年纪开始,一个镇上的学生都要集中到镇中心小学上课,由于是山区,路途不便,很多学生只能选择住校。而住校就要交伙食费,学生在校一月的伙食费是二十元。也许我们会惊奇于这个数字,可它确实就是二十,一个月的伙食费!就是这样的费用很多学生也是无法承受的,只能自带煎饼。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身处远方的自己只能希望孩子们在这样艰辛的求学之路上,所积累的是对生活向往,面对压力的韧劲,直面人生的不屈。

离开学校的路上,看见在夕阳的斜照下,行走学生在地上的身影拖的很长很长,在起落的村子前,在起伏的山峦前。这影子背负着是怎样的希望和期盼?

山间小路中,田上阡陌里,道道身影带着各自的梦想汇聚成一片各色的小溪,流入学校。学校里总是在孕育着五彩的理想、培养着各自的追求。有梦有理想的日子是不会孤单也是不会觉得苦的,希望孩子们能更多的体会到人生的真谛,祝福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05: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0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里有能力的小孩子中饭还可以加上一条腌制的腊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6 21:14:52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第三故乡 ( 沪ICP备2020027994 )

GMT+8, 2025-5-10 07:21 , Processed in 0.1876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